# 有趣的外汇交易
换做十年前,如果我在路边看到一个神叨叨的人嘴里念念有词:
"太平洋某岛火山爆发了"
"骆驼会不会听话减产石油"
"乌克兰敢不敢和俄罗斯干架呢"
"美国又又又又QE了"
"金叉银叉不如傻叉"
"又赚了XXXX美元,真香"
"美联储不当人子"之类的
我多半会把这个人当成国际问题专家之类的,但是自从接触了这个行当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人并不是精神有问题,而是一个标准的外汇小散户。
外汇保证金交易不是赌博,风险回报比巨大,经常可以亏得一毛钱都不剩(俗称爆仓),支持实时买进卖出,国内T+1的股市是慢刀子割肉,小散们只能躺平任人宰割,这种不用等待的交易方式,倒是逼出了少量牛人,但大多数仍然是被自己情绪左右胡乱操作的小散们。
西方国家喜欢发明金融衍生品的玩法,货物期货,股市买卖,指数期货,外汇交易,连去中心化的BTC都能堂而皇之的变成期货交易品种,可能对于他们交易所而言,只要有报价,任何东西都可以包装成金融衍生品,就像是赌场发明一种新式的赌法一样,只是给交易所里添加了新的玩法,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洞悉玩家的心态,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刺激客户进行交易。
相对于赌场的快进快出,现代体系下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更具有慢刀子割肉的气质,在充当货币蓄水池方面,表现相当完美,配合高杠杆的玩法,充满刺激之余,又能帮助实现社会财富向顶部聚集的这一最终目的,一百多年前马列先哲便已经透析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社会在变化,文明在进步,但是这一符合人性的哲学本质却始终如一。
# 金融市场劫贫济富的本质
纵观历史,每一次重要的世界变化(比如新国家的建立,全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带来一次全新的阶级/资源清洗,巨大变化的初期,无数能人异士纷纷涌现,一路高歌猛进之下,或进行阶级革命,或进行科学(技术)革命,高速动荡后便进入几十上百年的缓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生产力发达,艺术繁荣,但是人们的一些根本需求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更换了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这几十年里,阶层会渐渐固化,资源会渐渐向顶部集中,货币可以凭空产生,财富却不能凭空产生,这些资源在国家机器/组织/个人手里,其实是一种无比巨大的货币蓄水池,单凭个体或其后代根本无法使这些货币流通起来,所以才会要以公司的形式在调动社会资源进行新一轮的财富积累。
这里先说一个结论,地球生态所能承载的生命体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人类这样的巨大的资源吞噬者,生产力进一步发达了之后,整个社会都将变成能源驱动体,已经无需消耗巨大的人力成本,因此人类如果没有在未来几百年里因为战争灭绝,就会在缓慢的生育更替中渐渐把数量减少到一个相对而言可以让地球村真正地大物博的数量,即便未来进行星际殖民,因为宇宙边界的存在,这个结论也不会发生变化。资源有限这一结论,广义涵盖了时间与空间的问题,狭义上也包含了人类目前对空间资源/时间资源的理解(比如打工就是典型的我用时间跟老板换空间的做法),时间与空间之间存在的交换性质,也让一切都变得生动而有趣起来。
既然资源是有限的,资本作为一种非智慧生命的存在,为什么会自然而然的拥有贪婪的本质?为什么会天然的厌恶风险?早期通过工厂/公司的形式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积累资本的速度还不够快吗?为什么还要发明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来进一步收割苦难大众?因为资本和资本背后的国家机器,都希望资源(货币/货物/人力/时间)能够尽可能地流动起来,形成一个无限膨胀的资源循环系统,最明显的就是大家都被科普了无数遍的美元环流体系,说美国收割全世界都不过分,往国家层面说,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它正是因为移民的资源流动而获得了许多领域的飞速发展。
当资源有限又需要集中的时候,强力机构便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比如战争),而金融衍生品通过一种近乎阳谋的方式通过一系列明确而量化的规则对货币进行定向回流,打个形象的比方,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有一台泡泡机在不断地产生泡泡,因为空间/资源是有限的,泡泡机又通过各种机制在产生泡泡的同时将之前产生的泡泡戳破并回收,它已经尽可能快地回收了,但还是赶不上产生泡泡地速度,最后会发生什么?泡泡会因为没有空间/资源了而无法产生。放在现实世界里,就形成了货币回流体系。
不管是外汇、期货、还是其它金融衍生品,其目的都是驱动资本的流动,这种流动性虽然是单向的,它让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但对于全球资本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国家机器可以把自己封闭起来,但一旦有开放的苗头,便会迅速受到资本的青睐,资本可以通过商品流通掌握更多资源(参考这些年的新兴市场)。在不远的未来,即便是人类文明到达了星际殖民时代,这种模式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文明也是一种资本,天然具有传播和增长的特性。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十年里,过多的人口将成为负担而不是红利,如果无法通过战争进行有效损耗,则各个国家都会陷入不同程度的疯狂内卷中,全球失业率将达到历史新高。资本将不再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需求,转而专注在能源即商品这一理念上,能被自动化替代的,终将被自动化替代。
这就是金融市场劫贫济富的本质,金融衍生品是手段,劫贫济富是结果,驱动资本流动是目的。
# 谁在跟我们作对
人们在接触新的领域时,往往喜欢将自己熟知的信息代入进去,比如面临竞争的时候,就会歪着脑袋想"我的"对手是谁。
我刚刚接触外汇保证金时,也为以下说辞动心不已:
由于外汇的全球性,其日成交易量为4万亿美金,所以它的交易量是巨大的,流动性极强,行情和数据也都是公开、透明的,因此就不存在庄家控盘这一说。即使是一个国家政府也是无法做到控盘这一说法的。因为它24小时交易的原因,所以也不存在涨跌停不能成交的情况,这样就可以保证其100%成交。
最新CLS清算银行数据,外汇市场平均日交易量6兆美金,相当于期货市场的 18 倍,美股市场的 30 倍,是全球所有金融投资的总和还要多,同时也是流通性最高的市场。庞大的市场容量,使得投资者有足够的盈利空间。
也正是因为它的公开、透明,所以一旦有各类财经数据公布的时候,投资者都可以有效控制风险,等度过风险期再做交易。
(https://www.sohu.com/a/289210328_120007780)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入市五年左右的时候,我才弄明白这种说法的谬误之处,这种看似非常公开极度公平的玩法,其实在隐秘的角落里顶部玩家拥有着必胜的法宝,那就是信息差。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刚接触外汇的时候,疯狂迷信ECN账户,觉得做市商对赌不行,真正的撮合交易才是直面市场的,回过头来看,这种迷信其实挺好笑的,我们大家都知道报价的浮动是因为流动性的存在,而流动性/交易量这些对于我们这些"零售"外汇玩家而言,其实是完全黑盒的
,真实的持仓/流动性数据对于顶部的那些人而言,是完全透明的,这里就是他们的绝对领域,看看那些信息泄露的新闻,想想以前那个自动延迟大额交易订单赚到N个亿的交易员吧,这些都只是冰山在海面上的部分而已,这部分信息鸿沟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完全无法跨越的,所以才会让人产生市场总是在跟"我"作对的错觉。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压力位支撑位如此精准的原因,既然你的止损和止盈价格对于顶层平台而言是完全透明的,扫你的损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所以才会有去编写专门隐藏止损位的EA,正是因为不信任,所以才使用这种方式去隐藏自己真实的止损止盈位。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国家机器,发达国家六大堂口号称汇率自由不进行干涉(EURUSD、GBPUSD、USDCAD、USDCHF、USDJPY、AUDUSD),但是他们的央行真的会对过高或过低的汇率比例无动于衷吗?汇率是涉及到货币购买力的,国家机器(央行/X联储)都是在为其发行的货币背书的,真的变成津巴布韦元了他们还能笑得出来吗?
另一个顶部玩家的制胜法宝就是资源差,一个小散的资金量能和顶部玩家的资金量相提并论吗?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厮杀有多惨烈,炮灰散户们资金夹在里面灰飞烟灭的时候连个响声都没有,还不如个炮仗。再举个例子,一个普通外汇爱好者辛辛苦苦编好的超频EA能和量子基金的自动化交易模型拼杀吗?(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几年前就放弃了日内自动化交易的原因)他们的软硬件条件是普通人想都想象不到的,外汇散户们为了尽可能少一点点差不断挑选更换平台的时候,他们的自动化交易服务已经部署到离交易中心机房500米不到的地方,散户们还在忍受着延迟/滑点带来的额外成本的时候,他们在以毫秒甚至微秒为单位的竞赛里,拼命地获取着更低的延迟,参考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蜂鸟计划》,他们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这种努力执着非常值得敬佩,他们的思路也是完全正确的,比别人快16ms便能给他们带来海量的财富。
这样说起来,普通散户们从这个市场上赚到钱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是为什么还是有牛人能突出重围获利颇丰?因为他们找到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艰难地生存了下来,那就是趋势,这个趋势不单是指的狭义上的价格波动,更是指的那些你无法想像有多大的交易资金的流向,他们占据着这个市场的顶底两头,随手结束的一批头寸便能让价格出现波动,简而言之,对于普通散户而言,唯一的机会就是:
驾驶小船跟随巨轮。
也许有人会说,我要是能抓得住中长期趋势,就不会亏得这么惨了,但事实是,即便是猴子在做交易,运气好也能做出获利的交易单,对于交易者而言,盈利的关键在于智慧(判断)、勇气(信心)和风险控制。
# 那些注定失败的过往
学习任何新的东西,都是需要交学费的,做交易也不例外,自负的人轻视市场,觉得别人亏钱肯定是傻,死扛,换成自己肯定就不会那样,但多半也会摔得头破血流,我自己的经验是,要把亏钱当成交学费,交学费是必须的,真正的难的就是接受亏损(当然如果持续N年一直在不断送钱,最好还是停一下来想一想)。
亏损(哪怕是浮亏)真的是让人很难受,再有钱的人,只要是精神正常,看到自己的钱就这样一点一点烧掉,也不会哈哈大笑,只能强迫自己把这些当作学习交易的成本,聊以慰籍,人类从心底里无法接受亏损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心态,和对死亡的畏惧是一样的写在DNA里,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从正确的角度看代它,才能最终艰难地生存下来。我记得《天道》这部电视剧里,伯爵公司董事长林雨峰拿枪指着丁元英说,你不怕死吗?丁元英说,生老病死,谁不怕呢?但有谁因为害怕就躲过去了的吗?接受亏损也是同样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总会有倒霉的时候,总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那么面对挫折的心态和面对亏损的心态是一样的,用理智和人生境界去淡化不好的影响,实时止损。
对于注定失败的交易策略,已经有无数前人趟过的坑真的不建议萌新们再头也不回的扎进去了,我很喜欢群里有个群友的口头禅,"听人劝,吃饱饭",真的是这个道理,下面把这些在我的黑名单里的交易策略简单地罗列一下,以供后来者避坑:
- 马丁交易策略(马丁策略亏损不断加仓的模式在数学上可以证明是必然失效的,除非使用策略的人拥有无限的资金)
- 网格交易策略(网格策略在市场不走单边反复震荡的时候确实可以活得挺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单边风险的不断增加,最终网格策略获利的资金都会慢慢消失在各种成本和市场突破中)
- 日内交易策略(我认为日内交易不过夜的方式,就已经是超频交易了,属于典型的刀口舔血的操作,不管是手动还是用EA交易,过多过快的开启/关闭头寸都将带来巨额的交易成本,并且,日内交易的对手是量子基金之类的王者,他们为市场带来了丰富的流动性,并且也让市场报价更加不可捉摸,与他们作对,建议还是好好掂量一下)
- 常见指标交易策略(比如想靠着MACD或者几条布林轨什么的在市场上杀得七进七出的话,建议还是醒醒了,这些指标的滞后性会极大地影响进/出场条件,金叉银叉更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相对而言,裸K作为一种特殊的"指标",其实更靠谱一些)
- 跟随喊单"老师"的交易策略(我都不说那些交易记录造假的黑平台了,那种喊单群真的不必要去交那个学费,还老师老师地喊着,其实人家只是惦记着你兜兜里那点糖,再不济,也应该上正规的地方,比如mql5官方去看看那些出道的明星策略,有多少活过三年的,图表和数据确实不会撒谎,但是很多时候也具备有无法察觉的欺骗性,用老生常谈的话说,如果信号提供者真的有一年以上能稳定盈利的策略,他为什么要和你分享?做慈善吗?不要拿资金量不够说事,能够稳定年化30%的人,根本不会缺资金量,短期/中期的稳定获利运气好是能办到的,但做交易是个长远的事情,如果没有科学量化的风控系统,最终还是会还给市场)
- 圣杯交易策略(寻找一劳永逸的交易策略,是一种理想主义者的痴心妄想,这个在下面会专门说到)
即便已经在这些坑里踩过的人也不用伤心,按照阿德勒心理学的说法,人现在的行为和心理其实是不受过去影响的,你当下所做的所有判断,其实都是基于你"认为"这样做对你会有"好处",并不存在真正活在过去的人,回避未来的人却是比比皆是。所以学会接受失败,以交易成本来理性看待亏损,才是萌新们需要认真学习并实践的道路。
# 机遇与风险管理
我们说获利的第一步是艰难地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去,先做到在一定周期内(比如一个季度、一年)扣除交易成本后没有亏损,才有可能在后续的交易中获利,也就是说最难的一部分其实是战胜交易成本,这里说的交易成本就包含有交易的点差、库存费、死扛的订单、在市场里不断缴纳的学费等等,需要累积经验,知道坑在哪里,还有能够做到不去踩坑(对自己迷之自信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事情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入场之前不动如山,入场之后看着持仓数据不断变化心乱如麻,人的心态会无法避免地受到影响,这也是交易成本为何这么难战胜的原因之一。
个人交易者的机遇在于对专业交易机构的模仿/复制/学习,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他们是怎么交易的。比如对冲策略就是一种久经考验的交易策略,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通过不同品种甚至跨领域的品种进行买卖对冲,用持仓时间渐渐消化交易成本,渐渐消耗单一趋势,最终让持仓曲线回归到平缓上升的形态上来。
浮亏策略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易策略,这是我在群里向群友们学到的(所以交易者一定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习,不要闭门造车),如果你想要迫不及待地开出某个方向的订单时,应该先用模拟账号开单,等浮亏到达一定程度时(比如1000点2000点),再在实盘里进行开仓,这种方式在过去几年里帮助我过滤掉了相当多的交易噪音,并且在大多数时候为我的持仓创造了更有利的价位,这帮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成熟的中长期趋势交易者,持仓过程中不再有心惊动魄的感觉了。
风险管理也是我在这些年的交易中学到的至关重要的一点,狭义上说包含了对交易持仓的风险控制,设定固定的软硬止损,仓位的比例控制等等,虽然我常在群里和大家说梭哈梭哈(大家也知道是开玩笑),但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梭哈过了,目前我的持仓相当保守,交易频次也被EA控制得很好。广义上说我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包含了放弃成为全职交易者这一想法,就像那些全职炒股的人一样,一个全职交易者不止是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存在着巨额的资金风险,还有借钱炒汇/炒股/炒期货的,其实和借钱赌博是一样的,如果你的交易资金的绝大多数是来自其他人,那心理上的压力确实会小很多,但是面对投资人的盈利正向期望时,也同样会陷入交易恐慌的情绪中,至于再往上的基金操盘,则完全是另一种玩法了。个人财富的管理其实和对冲交易类似,在不同领域尝试高风险/低风险的获利,不管是实业产品,还是固定资产投资,都应该成为比现金更好的投资载体,现金流能够覆盖好未来数年可以预见到的支出成本就行,再留一部分作为紧急情况的备用金,足矣。
风险管理是那种典型的谁都知道谁都会,但能真正做到的人却极少极少的事情,所以建议大家不管是手动交易还是EA交易,一定要配备好一个风险管理的EA,挂到VPS上,管住手不要去关闭,这个可以用市面上免费的收费的风控EA,也可以根据自己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去找人定制(不贵),相信我,这个是绝对是超值的,不要认为自己手动也能做好风险管理,人性摆在哪里,真正要割肉时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 能被自动化的终将会被自动化
自动化是过去、现在、也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只要还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便无法绕开必须去接受的现实之一,人类本能地厌恶重复、机械地劳动,这不是好逸恶劳,而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写入DNA的东西(懒人推动科技进步),办公自动化(提升办公效率)、机械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自动化已经从方方面面深入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牛人马斯克也是自动化的强力推崇者,特斯拉几乎所有零部件生产的自动化规模大于75%,人类应该专注在那些有创造力的活动中,而不是满足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作,能被自动化的终将会被自动化,因为自动化的综合成本远远低于人力,在实业里,自动化生产能让工厂关注在能源和物料上,这样不仅能有更好的商品质量,也拥有更高的容错率,使用极少的人力成本配合自动化生产,便能作为杠杆撬动巨大的生产链路。
交易的自动化也是如此,哪怕是上面说的简单的风控EA,用上了以后也比人力盯盘好太多了,交易者可以专注到入场/出场条件上,不仅大大减小了成本(精力损耗),也能很好的进行风险管理。其实对于理工科出身的人而言,学习mql4、mql5编程语言并不是一件难事,就算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编程的人,只要不是数学和英语差到离谱,都能很好的驾驭mql语言,毕竟有标准的语言/库文档摆在那里,学会基本的程序逻辑表达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
这里不是说做交易就必须要学会mql编程,如果不会也不想学,并没有什么关系,同样可以整理归纳自己的一些交易习惯/观点,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交易策略,至于把策略用EA实现,找更专业的人去做就行了,本来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就是成本控制的一种体现。
自动化交易的优势不仅在于解放人力,还在于给了所有人一个在赛道上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不仅是趋势,也是所有人需要接受的现实(这就是为什么手动交易为什么越来越难了),相当于专业机构交易者,个人交易者能有机会在头雁飞行的时候,跟随气流前进,就已经很好了。
# 圣杯存在吗
自动化交易这么好,那圣杯真的存在吗?这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这里先说结论,圣杯是不存在的,但在一定时间周期内持续获利的交易策略是存在的。
虽然无法在数学上证明圣杯是不存在,但从哲学的角度看,一个可以永远交易获利的圣杯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永动机,而永动机是违背物理规律无法实现的。
究其原因,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再强力的自动化交易程序也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失效,而在一段时间内它能如此有效的原因,只是刚好有大量资金采取了和你的交易策略相同/相似的交易方式而已,这也是获利的关键所在。
疯狂地追求圣杯,想要一劳永逸躺着挣钱,好听一点是理想主义者地浪漫,难听一点叫不切实际地妄想,投入越多成本越大,最终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换句话说,假如OpenAI研究出了这种圣杯,那么交易市场的所有资金都会被圣杯吸走,流动性都没有了,钱从左右进到右手,也就无法形成上文所说的货币回流体系了。再打个比方,假如另一个专业机构也发明了一种相似的圣杯,那么两个圣杯同时运作的时候,全球任何交易者/交易机构都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最后就会只剩下它俩在厮杀,同样也会导致金融衍生品失去原有的意义。
# 成熟的自动化交易系统长什么样
说了这么多,成熟的自动化交易系统到底长什么样?这个没有一定的标准,我只能以我自己的理解来描述一下,主要包含有以下三个部分:
- 明确的、可以量化的入场/出场交易系统(机器是无法执行摸棱两可的指令的)
- 风险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亏损管理及盈亏比控制)
- 仓位管理系统(什么时候加仓,什么时候减仓,什么时候等一等)
这里最难的就是入场/出场条件的量化,可以综合多种指标入场,也可以监测风险事件入场,可以找只猴子来抛硬币入场,甚至可以看准一个方向无脑定投入场,关键在于量化两个字,量化了之后,九齿钉耙也不比金箍棒差到哪里去。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交易信号的噪点过滤,这一点在使用传统的指标作为交易条件时尤为明显,这些噪点就像是以前老式电视机没信号时候的雪花,盯着看可是会眼花的。所以还需要有另一种方法对主要的交易信号进行噪点过滤,以起到减少交易频次,尽可能提升交易胜率的目的。
一套在当前市场上可以稳定获利的自动化交易系统,一定是有巨额的资金有意或无意地在使用相同/类似的交易策略,这句话可以回味一下多读几遍,正因为如此,一些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技术指标才会渐渐地失去参考意义,用的人多了反而会失效,如果市场是一盘棋局的话,对弈的棋手永远是那些掌握着大多数资金的少数人而已,所以理论上说如果你使用指标的方式比较标新立异,很少看到有人会这样用,有时候反而会有奇效。
如果参考黑暗森林的法则的话,那些机构交易者永远是在隐藏自己的位置的,因为一旦暴露,他们可能会从猎人变成猎物,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公开的信号复制源一段时间后就不再有效的重要原因,所以一套成熟的自动化交易系统,要学会隐藏自己,这里的隐藏并不单单指的是隐藏止损位,还包括有交易的阳谋(参见上文说的流动池透明)、通过与别人交流经验获取新的适应性(闭门造车很不明智)等等,就比如从我的交易程序1.0部署了之后,我仍然在定期进行小的修改和迭代,就是为了获取更好的市场适应性以达到隐藏自身的目的。
我虽然看不到其他猎人,但是当我在市场持续获利时,我会知道有其他猎人在和我一样做相同的事。
一个成熟的自动化交易系统在数学上应该是收敛的,既不会有极大的盈利也不会有极大的亏损(七进七出也不符合风险管理),理想情况下能够让账户净值得到稳步提升,面对亏损和盈利没有什么不同,心态平和,把账户回撤也当成理所当然的,如此才能避免陷入"太在乎反而得不到"的境地,如是我闻,道法自然。
# 回测迷思
许多人迷信回测,尤其是tick级别的回测,觉得能跑赢最近几年的数据就能在未来的交易中持续获利,这个其实是跑偏了,如果只是为了跑赢回测数据,我有一万种方法可以在不引入未来函数的情况下通过过度优化实现净值曲线暴增,不关注交易策略本身,而只看回测净值结果,本身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所以说,能够跑赢过去几年的市场tick数据(我一般只跑三年内),还只是对这套交易系统的初步检测,这是游戏过程中最容易的一部分,如果这个关卡都失败了,那么必然是有什么地方不对,这一关过了,也并不意味着在实盘里就能获得较好的表现,实盘里的事情只能通过实盘去验证,其它方法统统不行。
站在历史哲学的角度上看,每一个时代发生的事情其实都是在之前某个时代发生过的,只有展现的形式和参与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终归只是地球文明在时间长河中的一点投影而已,交易回测也是同理,通过观察验证过去的历史数据获取经验,以尽可能地使自身行为符合历史前进规律而已,这不是占卜,而是一种科学的回测历史观。
# 最好的投资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最好的投资,我会告诉你"对时间的投资是最好的投资",而其它任何投资都只是"时间投资"在空间上的投影而已,时间是最公平的,哪怕是帝王将相,富可敌国,也敌不过时间带来的生老病死,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管自己多大了,在做什么,都要利用好时间这一最公平的资源。不管是固定资产、智慧资产还是其它种类的资产,都不是必须的,唯有对自己时间的投资才是一个人应当终生实践的道路,外汇、期货、指数、股票这些只是术,要以玩乐的心态去看待,赚了挺好,亏了也没什么,用自动化技术将自己从过去的琐事中解放出来,去终生学习,去创造事物,在有限的时间里对自己进行投资,才是谁也夺不掉、永不褪色的圣杯。
上面讲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对身为读者的你有没有什么帮助,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背后其实都有着大道至简的奥秘,如果对大家有所启发,欢迎跟帖和我讨论,因为载体的形式,这些讨论比在Q群里进行更为合适,至少留存了下来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而我在未来一年里将不再关注外汇交易本身这件事了,写下这篇文章博君一笑,大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最后更新于2022年2月19日)